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车企市场问题案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车企市场问题案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车市寒冬未过,中小车企或被洗牌出局。大家怎么看?
谢邀
车市从来就不是一个只增不减的市场
和其他所有生意一样,汽车这个市场也从来不应该是一帆风顺的,只不过得益于前些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国私家车市场的起步和快速发展,给大家和车企一个销量只增不减的幻觉。但是事实上,那种状态绝不是一个市场的常态,任何市场都应该有涨有跌才正常,对于厂商来说,也只有正常的市场才能看出其实力到底如何。
不思进取的车企确实越来越不好过
在前些年中国的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车企都有生存的空间,无论你旗下产品的竞争力如何,只要你能推得出产品就会有人买单,这和当初的智能手机市场非常像。作为一家车企,无论是尊重市场也好还是遵循本心也好,总是能收获消费者。
但是随着行情的改变,这样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在车市的寒冬当中,如果一家车企的产品力不好或者是市场营销策略出了问题就很容易万劫不复,例如PSA和福特,这两家车企曾经在中国市场上也卖得风生水起,但是现在两家集团月销量基本都只能在一万台左右徘徊,这对于一家合资车企来说已经是非常低的销量,而有些二线自主品牌现在的销量也是低得可怜,很多车企月销只有几千台,这对于一家车企来说,其实已经低于其盈亏平衡线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车企被市场淘汰几乎只是时间问题。而他们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无外乎两个:要么就是不思进取产品力不够好,要么就是对市场不够敬畏,在市场营销方面出现了重大问题。
稳定的车市更有利于消费者
稳定的车市对于消费者是有好处的,毕竟在稳定的车市中,那些实力不济的车企逐渐被淘汰,而活下来的车企也需要用更好的产品和更低的价格来抢夺消费者,因此消费者将会可以用比现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车型。
另一方面,随着车市彻底变成买方市场,消费者在车市中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高,如今的那些加价购车现象会越来越少,消费者也将会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很明显,未来中国的车市是一定会变得更稳定的,也一定会有部分车企被淘汰,但是这些变化并不都是坏事,或者说基本上市利大于弊的,因此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应该张开双手迎接这一天的到来。
以上
当然,大家也可以直接点击关注我的头条号:@汽车三国 ,查看更多更全汽车资讯以及评测文章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直到现在,车市行情确实不容乐观,汽车厂商苦不堪言,其中不少车企都是在艰难前行,甚至面临巨大危机,汽车市场或将重新洗牌,优胜劣汰的残酷斗争,将在这个时期上演!
我个人认为,这次被洗牌的绝非中小型车企,我们看得见的就能数出来好几家,首先是自主品牌,力帆汽车、海马汽车尤为明显,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力帆传统乘用车5月产量同比下降87%,1-5月累计为16335辆,同比下降62%海马汽车5月新车销售量为2981台,同比下滑62.4%,前5月累计销量10723台,同比减少七成!两家车企销量都在持续暴跌,业绩亏损!
不止是这些二线自主品牌,就连一线品牌的长安汽车也出现销量下滑态势,今年5月份长安汽车集团销量为1134辆,同比下滑34.7%;1-5月份,长安汽车集团销量为683553辆,同比下滑32.9%,其他自主品牌都不好过,按照目前的趋势,这些车企想完成年销售目标都非常困难!
销量下滑的绝不只是自主品牌,合资品牌也是多家出现销量暴跌的情况,其中法系表现的最明显,目前法系车企全线溃败,神龙汽车5月销量数据显示,双品牌合计仍然不足一万台,5月实销8698辆,这已经是3个月销量不足万台,相较于去年同期的26167辆,同比下滑66.76%;1-5月累计销售52899辆,同比暴跌61%,东风雷诺暴跌8成,DS在1-5月份仅销千余台,这样下去,PSA退出中国市场并不是危言耸听!
日子过的不好的还有马自达,马自达在华销量已呈现连续13个月下跌,马自达中国官方公布的5月销售数据中,当月销量仅为17,385台,较去年同期减少29%,受此影响,一向打着“价值营销”策略的马自达,也搞起了打折促销活动,福特、起亚、现代、斯柯达等品牌,都在艰难维持生计,个人认为,尽管近期呈现短暂的增幅,但这不是传统的回暖,而是各大车企业降价带来的短暂销量,等过了这降价带来的一时繁华,后面还是会这样!
洗牌是车市发展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从来都是优胜劣汰的。把这个时期称为“车市寒冬”我觉得不妥,前些年车市只是因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实现暴力增长的一个结果,这不是一个常规市场发展常态,到目前为止才真正出现了市场自由调节的信号。对于市场和消费者都可以说,是个好事。
暴力增长接近尾声
按照中国人口大略计算:14亿人口,按照每户4人平均,中国的乘用汽车保有量已接近家庭户数,家家有车已成为现实。这说明,很大程度上车市新车销售开始与家庭原有汽车的淘汰密不可分,而不是之前的从无到有的井喷式消费。对于整个市场而言以前那种暴力增长的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历史。
市场自由调节将逐步走向常态化
从上图可知,市场自由化调节的过程,必须满足市场供求关系。之于车市,现在车企众多,那么在消费者车辆换代的同时,处于车市中的各家车企必然得通过更激烈的竞争拿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来获取消费者的信赖,让其愿意为之买单。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实例、技术、利润上不占优势的车企将面临经营困境甚至被市场所抛弃。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国内有些企业不惜花重金从国外请知名设计师、CEO等已图通过外来的和尚提升自身企业的竞争实力。
这就如起初的手机行业是一样的,智能机刚出现的年代,国内各种山寨,外资各种品牌争相抢夺国内这个大市场。经过几年的市场优胜劣汰,现在仍然稳步矗立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当时洗牌的结果:华为、vivo、OPPO、小米、苹果。至于之前在国内卖得如何如荼的三星,怎么死于国内市场的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反之,汽车行业也是如此。想要在市场中立于不倒,那么自身的产品力、营销和对市场的尊重等是必不可少的。市场从初期的暴力增长,到平稳发展的过程中是出现过很多大大小小的车企,都想从市场分一杯羹,那么现在“车市的寒冬”显然已经是市场发出的一则强有力的洗牌信号,没有竞争力的车企必然会导致弱肉强食、大鱼吃小鱼或者是自生自灭的结果。
合资、自主的出路
在未来的格局里合资也好,自主也罢,想要在这个市场中生存下去,不可避免的要拿出适合市场的产品。以往那种为了利润\u65e0\u803b简配,各种糊弄消费者的做法也许会成为车企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借鉴三星NOTE 7的电池“爆炸”\u4e8b\u4ef6,就是三星的那根稻草。所以,车企最终还是得回归“造车的初心”,为市场提供高质量、安全、实用高性价比的车辆,方能让越来越“聪明”的消费者所接纳。
所谓的“车市寒冬”也许才是消费者真正的春天
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花更少的钱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产品。经历车市洗牌,相信因为“蛋糕的缩小”,车市将从以前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简单说,买车的人少,车企要想消费者买单,势必提供更好的产品、更低廉的价格、更好的服务以期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一句中国话概括:有钱的是大爷!
综上来看,我认为这不是“车市寒冬”,是一个市场发展平衡的必经阶段,优胜劣汰必然将一部分滥竽充数的车企洗刷掉。
经过这样的洗礼,也许不会再有4S店、经销商店大欺客;也许对于车主的\u7ef4\u6743上车企更注重自身的市场利益得失,从根本上解决\u7ef4\u6743难的情况;也许……很多也许……消费者不希望购车消费过程中遇到的不合理情况将不再发生……
相信消费者都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车企市场问题案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车企市场问题案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