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ola汽车百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ola汽车百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看待软银2.5亿投资印度网约车这件事?
印度网约车公司Ola Electric刚刚获得软银投资的2.5亿美元融资,本轮融资完成后,Ola Electric的估值将达到10亿美元。此外,该公司也将成为印度第一家成为独角兽公司的电动车公司。
软银之前就已经投资过Ola,这次是加码,增加软银在Ola的话语权。
资本的强势介入,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印度是人口基数相当大,印度的城市化进程也刚开始,未来的出行市场会变得非常庞大。
其次,电动车+网约车这样的模式,应该是网约车公司必经的一条道路,也是最理想的商业模式。
第三,资本是不会放过印度这样大市场,正如资本在中国出行市场打造了“独角兽”滴滴一样。
第四,投资Ola,就是投资印度的网约车和电动车市场,就是投资了印度的未来。
拿下印度的出行大数据才是最终的目地。
题外话:中国网约车市场滴滴一家独大,而滴滴背后的国际资本占据主导,持股最大的就是软银,意外吧,另外的大股东是Uber和苹果,国内资本都是小股东,没有话语权。滴滴的总经理柳青,此前为高盛亚洲的董事总经理。
关注“刘哥聊财经”,关注有意义的财经生活!
这些投机者都把印度当成了下一个中国,中国的滴滴成功把Uber挤出中国后,完成了全国市场的掌控。这次软银是把Ola Electric当成了下一个滴滴培育,打造印度电动汽车霸主。
现在这种资本战在中国已经玩烂了,印度还是一片蓝海,但是印度的基础设施配套十分落后,能否像中国这样快速形成席卷全国的态势很让人怀疑,如果不能快速形成规模,未来盈利能力也会受到担忧。
滴滴再融资40亿美元,现金储备超120亿美元,这些钱滴滴会怎么花?
滴滴的投资是让人看不懂的,截止目前,滴滴已经完成了16轮融资。此前15轮融资一共涉及34个投资机构及个人,融资额总计超过168亿美元。加上此轮融资,这一数字将超过200亿美元。
而他们目前的估值是500亿美金。这对于后来者,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据滴滴公开表示,他们是想做无人车和智慧交通,有钱了,当然做什么都好,关键是这个投资价值就不大了,李斌的蔚来汽车,不过投资了10亿美元就做出来了,现在,滴滴储备现金120亿美元干啥呢?
但是,出行服务和造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而且冲突也很严重,这个产业链不会允许你一家独霸,不要说120亿美元做不到,就算1200亿美元现金储备也做不到,其他汽车企业是\u50bb\u903c吗?
何况,百度谷歌的无人车都在试验阶段了,滴滴还没公布\u8ba1\u5212呢。
唯一的解释,他们想做全球出行,直面uber,做全球第一的出行公司。这是有机会的。
提到滴滴,人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网约车。事实上,经历了战略调整后,滴滴的业务重心已经不再是网约车,而是智慧交通、大数据和自动驾驶。这些业务,都是比较烧钱,目前难以盈利的项目,滴滴再次融资,真正用意是为业务转型储备现金。
在很多人看来,多次融资后,滴滴的现金储备已经超过了120亿美元,现金流有点太高。殊不知,滴滴在智慧交通和自动驾驶方面的投入需要充裕的资金支撑。在今年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明确表示,2017年滴滴希望从出行平台变成智慧交通平台。另据媒体报道,滴滴首创的智慧红绿灯已经服务了全中国超过500个红绿灯,平均降低20%的拥堵时间。
现在,智慧交通的竞争刚刚开始。滴滴如果想成功的变身一个智慧交通平台,智慧红绿灯不过是一个切入点。未来,滴滴所倡导的智慧交通平台,不仅需要大数据支撑,还需要智能红绿灯这样的硬件,以及涉及交通的整个生态链。保守估计,滴滴智慧交通生态需要50亿美元以上的资金。当然了,这还只是猜想。
再来看下滴滴专注的另一个高科技项目——自动驾驶,这同样是一个高投入的项目。最近两年,特斯拉引发了一轮自动驾驶热潮,百度也推出了自动驾驶。从技术层面来说,自动驾驶也是一个长线投资,需要不断试验来完善的技术。
事实上,仅智慧交通和自动驾驶这两个项目,就需要上百亿美元的资金去支撑。更何况,滴滴出行还要搞大数据,以及其他的一些创新项目。的确,目前滴滴12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看似有点多,一旦项目铺开后,滴滴可能还需要再次或多次融资。
12月21日,滴滴出行宣布,完成新一轮超40亿美元股权融资,以进一步加大对AI交通技术的投入,加速推进国际化以及包括新能源汽车服务在内的创新业务。
从融资总数额来看,今年6月,滴滴CEO程维表示,滴滴已经融资150亿美元;从主要投资方来看,腾讯、苹果、蚂蚁金服、富士康、软银、招商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知名大公司都参与了投资,\u91d1\u6c99江创投、淡马锡、DST、中\u6295\u516c司等投资巨头也纷纷入局。
滴滴已经成了超级独角兽级别的公司,融资能力在中国乃至世界互联网上也是罕见的,国内比滴滴稍微再差一点的融资公司只有美团了。
那滴滴的钱要怎么花呢?
1、国际化战略
滴滴从 2015 年开始,先后入股了 美国本土打车软件 Lyft、东南亚的 Grab、入股巴西打车软件 99、印度的 Ola。2017年2 月底,滴滴国际化事业部成立。2017年4 月份,滴滴宣布上一轮融资的时候,同样也重点提到加速国际化。
2016 年 10 月,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在 WSJDLive 2016 全球科技大会表示,滴滴将向中国以外的市场扩张,夺取全球份额。在此过程中,滴滴有可能与一些国家的当地专车服务展开合作。
而在国内市场解决合并了uber之后,滴滴基本上就是一家独大了,在打车市场,滴滴只有向国外才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和盈利空间,这和之前uber的思路是一模一样的,滴滴优先会进入亚洲或者东南亚市场,毕竟这群市场和中国更接近,然后才是欧美市场和uber肉搏。
2、国内市场并购及资本重组
对滴滴来说,国内市场尽管一家独大,但是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1、打车市场停止战斗,但其他交通仍然在激烈竞争,比如ofo和摩拜,比如可能即将诞生的电动车市场或者其他出行市场;2、行业竞争者涌入竞争,滴滴并不是高枕无忧,比如美团已经在南京尝试打车业务,比如首汽等还是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另外,滴滴现在已经成了出行行业的准巨头,这时候要考虑的不仅是交通领域,其他交通上下游和互联网金融,支付等行业同样需要提前布局,类似布局ofo一样。这些都是需要资本介入
3、AI交通,甚至无人驾驶,大数据
对于人工智能来说,目前前景最明晰的就是无人驾驶,所以谷歌百度等都纷纷入局,行业已经炒热,而滴滴拥有巨大的出行大数据,这对无人驾驶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对于布局未来,这是滴滴的卧榻之侧,只会比其他中小型公司更加积极,但AI和无人驾驶都是烧钱的行业,滴滴需要资金投入。
而滴滴的AI同样重要,如何在不同的场景下进行车辆\u8d44\u6e90的调配,如何在保证用户体验的情况下去获取更多的盈利,都需要通过AI来解决,这是极大提升生产力的方式,AI对滴滴来说目前的价值最高,收益也更加可预期。
大数据对滴滴的用处同样巨大,用户实时交通数据,每个地方的交通数据都有可能和地图打通,实现交通大数据的变现和合理分流,这对\u653f\u5e9c来说也是有用的,可以促进滴滴与\u653f\u5e9c的联动。
4、新能源汽车
滴滴作为出行巨头,产业上下游的打通已经势在必行,所以我们看到蔚蓝投资了OFO,滴滴也会用类似的布局去自己开发或者投资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领域。
所以,对出行的大赛道,滴滴已经用AI,大数据,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等一系列的概念进行布局,这对2018年后滴滴的上市保持较高的股价已经埋下了伏笔,也未滴滴与BAT的未来微妙关系埋下了伏笔,滴滴和腾讯,滴滴和阿里巴巴会有故事发生。
滴滴这次要干票大的。滴滴出行完成新一轮超40亿美元股权融资。将会支持科技投资、国际化和新能源汽车生态建设。
目前,滴滴累计融资额已超200亿美元。
12月21日,滴滴正式宣布完成新一轮超40亿美元股权融资,本轮融资将用于加大对AI交通技术的投入,加速推进国际化以及包括新能源汽车服务在内的创新业务。
据《财经》获悉,本轮投资方包括阿布扎比慕巴达拉公司(Mubadala)和软银集团(SoftBank),这也是滴滴首次直接引入中东方面资本。融资完成后,滴滴现金储备接近120亿美元。
投资人原来相中了柳青
这是滴滴首次直接引入中东方面资本。阿布扎比慕巴达拉公司是全球最大的\u4e3b\u6743基金之一。
据CNBC在2017年11月26日报道,阿布扎比慕巴达拉公司CEOKhaldoon Al Mubarak表示,他看好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他在谈到滴滴时特别说道,滴滴是一家优秀的公司,总裁柳青很出色,这一领域的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钱向头部\u8d44\u6e90集中上述消息人士称,这些钱很大可能的用处在于滴滴的科技投资、国际化、新能源汽车服务等,其中国际化是重中之重。而滴滴的科技投资包括了大数据、自动驾驶、智慧交通和滴滴硅谷研究院等。
都在热议互联网企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滴滴也不例外。当在三年就能转个向的互联网时代,为独角兽的滴滴出行的业务边界越来越模糊。
滴滴这笔融资要用来干嘛
新能源汽车是一项。程维在11月谈滴滴的野心和未来版图时,2020年之前要率先在平台推广超过1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体系“小桔充电”也正在筹备搭建中。
程维还在上述演讲中全面对外披露了滴滴的新能源布局:将在2020年之前,率先在平台推广超过1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同时,为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提前投入,筹备搭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体系,通过开放合作实现全国范围的“桩联网”,为滴滴平台上26万新能源汽车司机带来环保、便捷的充电服务。
据程维介绍,目前滴滴已经携手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合资成立全球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而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体系“小桔充电”也正在筹备搭建中
滴滴的新能源布局需要大量的钱。想做大扩展业务线,都需要用钱来铺路。
滴滴现在走的路和曾经的老对手Uber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互联网在中国有巨大的人口红利,一个新项目有一定的资本支持几乎都能很快做大。现在外界媒体报道的声音,滴滴的估值已经超越优步。
滴滴切入美团吃喝玩乐的“后院”做车内新零售服务也有戏。值得注意的是,投资了滴滴的\u91d1\u6c99江创投朱啸虎不久前还表示,他正在关注一个还不能透露名称的新零售项目。“主要的场景是把每一辆滴滴快车变成便利店,实现乘客在乘车的时候可以买饮料、零食、伞具。”
当然,相对于这些项目,滴滴的科技投资、国际化、新能源汽车服务等,而滴滴的科技投资,在这些领域要打开市场要烧的钱毫无疑问会更多。
不得不说,滴滴的融资能力,真是国内第一。放在全球市场上看,有这种融资能力的公司,也是屈指可数。
如果报道属实,新融资完成之后,滴滴会拥有大量的现金储备,但同时,管理层的股份也会被同步稀释,这也是一个蕴藏的风险。另外,不知道融资协议中有没有涉及到退出的问题,比如限定上市时间等等。抛开这些问题不谈,现在仅仅来说这些钱滴滴怎么花。
滴滴的主营业务是网约车,目前滴滴仍然是一家独大,但是外部竞争风险也在加大。比如,昨天就有消息称,美团打车业务将扩张到全国七个城市,深入滴滴腹地。并且美团给司机的待遇更好,平台抽成更低。这会导致部分滴滴的司机流失到美团的平台,当年滴滴、大黄蜂、快的争霸的情况可能再次出现。网约车业务有可能会再次陷入价格战,滴滴需要准备一部分资金应对美团的价格战。
另外,昨天美团放出消息要进军七个城市,今天滴滴就释放融资的消息,争锋相对的信号很明显。由此判断,滴滴将来很大一部分钱要花在打车业务上。
再来说说共享单车,从使用频次上看,共享单车解决的是3公里以内的短途出行需求,而滴滴解决的是3到10公司之间的中长途出行需求,共享单车的需求频次显然要高于网约车。互联网行业很容易出行高频应用降维攻击打低频需求,所以滴滴的份额还面临着共享单车的分食。
从目前共享单车的格局上看,摩拜、ofo、哈罗单车三家分立,滴滴控制了ofo,但摩拜却是与滴滴保持对立状态,甚至摩拜还跟首汽约车合作推出了打车业务,跟滴滴正面竞争。
滴滴要想获得安全感,必须要解决共享单车战线上的敌人。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促成合并,摩拜、ofo合并,滴滴全力扶持新公司,合并后的公司只做单车业务,这样就可以降低共享单车战线上的压力。而促成合并,显然也需要一大笔资金。
滴滴现在面临的情况是,网约车业务遭遇美团和摩拜的双线夹击,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滴滴需要在这两条战线进行防御和反击。
一方面防御美团和摩拜的进攻,该打价格战就打价格战,首先确保自己的主营业务不被侵蚀太多;另一方面,滴滴很可能会在美团的主业上进行反击,通过投资并购让美团感受到威胁,迫使美团退出打车市场。
上面讲的都是横向上的扩张,还有另外一种思路就是垂直扩张,延伸商业边界。比如,滴滴可以进军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等领域,利用网约车在司机端的巨大优势切入新能源汽车市场,打造产业链优势。也是一个可能的方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ola汽车百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ola汽车百科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