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援助中国绿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日本援助中国绿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园林传入日本的证据?
《日本书纪》载:显宗\u5929\u7687元年(485年)“三月上巳幸后苑曲水宴”。这条记载很有意义,一是说名远在第5世纪,日本就有了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曲水流觞”游赏内容;二是如果和《兰亭集序》中的“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相对照。
《兰亭集序》写于中国东晋永和九年(530年),这就足以证明中国园林内容对外传播之早,中国园林也随之东传,日本宫苑中开始造须弥山,架设吴桥。朝臣们纷纷竞造宅园。据《日本书纪》载:推古\u5929\u7687三十四年(625),大臣苏我马子“家于飞鸟河之旁,乃庭中开小池,仍兴小岛于池中,故时人曰岛大臣”。
《万叶集》诗歌中也有描写贵族的庭园的作品。奈良时代的庭院已出现水池岩岛,环池疏布屋宇等。在平安时代,出现了以池岛为主体的“水石庭”和“寝殿造”形式。而在镰仓时代,则开始了建造一种蓬莱海岛式庭园,如鹿苑寺庭园。
中日园林文化对比?
首先,中日两国园林按类型所属,都可分为\u7687\u5bb6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中国偏重于\u7687\u5bb6和私家园林,宗教园林最弱;而日本偏重于寺院和私家园林。
第二,从布局形式看,中日两国园林都是自然山水园。但中国园林偏重山性,而日本园林偏向水性。
第三,从园林的构成要素和布局特点来看,中国园林的园林建筑较多密度较大,体量较大,装饰多而华丽,表明人力的伟大;日本园林的园林建筑较少,密度较低,表明人力的弱小。
第四,从园林意境看,中国园林“崇文”,而日本园林“尚武”。
最后,从游览方式看,中日两国园林都有动观和静观。中国园林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日本真山水园以动观为主,枯山水园林和茶庭则以静观为主,三者结合的园林则动静结合。
唐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日本人来到中国?
我们都知道,唐朝时期,国家兴盛,中外交流密切,其中,与日本的交流往来是非常频繁的,接下来我就介绍几位著名的日本人来中国学习的例子!
日本僧人:空海
空海是唐贞元二十年来到中国,在长安青龙寺学习密宗和汉学的,回国之后,创立佛教真言宗,又称“东密”。空海所著有《文镜秘府论》、《篆隶万象名义》等书,保存了不少中国文学和语言学资料。
由他编纂的《篆隶万像名义》,则是日本第一部汉文辞典,对唐朝文化在日本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另一部重要著作《文镜秘府论》,不仅促进了日本对唐朝文化的理解和吸收,而且是了解汉唐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资料。阿倍仲麻吕
阿倍仲麻吕,中国名字晁衡),随第八次遣唐使来到中国,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u5f00\u5143年间参加科举考试,还中了进士。而且官至秘书监,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馆长。
阿倍仲麻吕与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李白、等都有过亲密交往。阿倍仲麻吕有一次渡海回国,中途遭遇不测,但是生还了,李白以为他遇难,还作了一首诗,叫做《哭晁衡》。阿倍仲麻吕可以说是中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
吉备真备
吉备真备是日本奈良时代的学者、政治家,曾两次出任遣唐使,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吉备真备回到日本后,带回了许多种类的书籍,日本朝廷礼仪、历法改革的完善和改进有很大影响。
吉备真备在\u5927\u5510留学时就已是围棋高手,传说围棋的棋盘、棋子最初都是真备从\u5927\u5510带到日本之后才传播开的。吉备真备还利用汉字的偏旁和部首曾对创制日文字母“片\u5047名”和“反切法”起过重要作用。
除了这几位之外,还有其他许多人。如南渊清安、南向玄理等都是仿照中国井田制度实行班田制,促成了“大化革新”的关键人物。
武汉大学的日本樱花树该不该“背锅”?
为什么提到武汉大学的樱花呢?因为最近她的培养一位研究生又发出了社死言论。曾经发表过“过分言论”的方方,周玄毅,冯济海,到现在宋庚一,都是武汉大学出身!怎么就这么巧???
有网友说,可能武汉大学里面,当年日本人赠送的樱花乱了风气,这个日本樱花树该不该背锅呢?
给了那些“精日”份子身处日本的幻觉?
武汉大学樱花树的前因后果
回到抗日战争1939年,日军在武汉大学校园内种下几十颗小日樱花树,开启了“武大樱花”的序幕。因为樱花树的寿命一般只有几十年,所以当初日本人种下的30几株小日樱花早已经枯死,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这些罪恶的树虽然死去,但是武大的樱花树并没有消失。
新中国成立之后,人们又陆续把江户樱花、山樱花……等十几种樱花引入武大校园,悉心培植,逐渐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里就有点尴尬了,日本人点燃那一片人种樱花的热情。
尤其是在12年,日本向我国赠送了1000株大山樱,其中有50株种在了武大校园。这让樱花树在武汉大学更加根深蒂固的萌芽了。
樱花树会不会让学子有“亲日”思想
一棵树不会让人失去方向,相反还是引导方向的路,但是一片树却会让人陷入迷失,给人错觉。武汉大学的学子会不会在日本樱花美丽外表的耳濡目染下,对日本另类文化有了更多接触,从而世界观发生变化呢?
仔细看下这房子,和日本的有什么区别?
樱花树下的风景可能很美,但是会不会又是另类的文化侵入呢?这个大学同时培养了几位“臭味相投”的学者,会不会就是日本樱花文化,造成的间接形象呢?
独树一帜的“战后之花”
纵观整个中华大地,我们哪一个大学,是因为日本种过樱花树好看,而去接力去种更多的?为何不是桃花,梨花,偏偏是日本人留下的樱花树呢?
不是说樱花树不能种,可是一个高等学府校园传承这样的事情,应该吗?本来也是无可厚非,花嘛,有什么错。但是为何从你这毕业的学生,怎么思想就那样“亲日”呢?我们也该反思了。樱花树可以种,但是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还是更加需要去种。
引用一句老话说:“树是死的,人是活的”。笔者认为不管武大校园的樱花当初到底是谁种的,谁又赞成继续去种的。都已经改变不了它更很多人留下美丽瞬间。
现在我们能欣赏到那校园绽放的樱花,是无数先烈奉献生命换来的。
樱花园不该“背锅”,但是对待樱花文化应该有所改变,爱国主义教育不能松懈。
你觉得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援助中国绿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援助中国绿化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